乳制品生產過程中,乳品設備的清潔狀況直接關聯產品質量與消費者健康。無論是呼和浩特蒙特利萊機械等企業生產的奶罐、巴氏殺菌機,還是液態奶、奶粉生產線的配套設備,若殘留奶漬、蛋白質等物質未及時清理,易滋生微生物,影響產品品質。因此,掌握科學的清潔方法與頻率,成為乳制品企業保障生產安全的重要工作。
乳品設備因結構、用途差異,清潔方式需針對性設計,確保無清潔死角,同時避免損傷設備。
奶罐作為鮮奶及中間產品的儲存容
器,內壁附著奶垢,需遵循 “預沖洗 - 主清洗 - 漂洗 - 消毒” 四步流程:
預沖洗:每次使用后,立即用 30-40℃清水沖洗內壁,沖去殘留液態奶或乳清,防止奶漬凝固;易主清洗:根據奶垢厚度,選用 1%-2% 濃度的食品級堿性或酸性清洗劑,通過罐內噴淋裝置循環清洗 30-45 分鐘,確保內壁全覆蓋;
漂洗:用常溫清水沖洗 2-3 次,徹底去除清洗劑殘留;
消毒:采用 85-90℃熱水浸泡或循環消毒 15-20 分鐘,或使用食品級次氯酸鈉溶液消毒,消毒后瀝干備用。
巴氏殺菌機的加熱管、板式換熱器等部件易產生水垢,影響運行效果,清潔需兼顧 “日常清潔” 與 “定期除垢”:
日常清潔:每次生產后,用 80℃以上熱水沖洗管道與殺菌腔 15 分鐘,去除殘留乳蛋白;每 3 天用 0.2% 濃度的食品級過氧乙酸溶液循環消毒 20 分鐘,抑制微生物滋生;
定期除垢:每周 1 次,用 2%-3% 濃度的檸檬酸溶液在 60-70℃溫度下循環 30 分鐘,溶解水垢后用清水沖洗干凈。
輸送管道因管徑細、彎道多,易形成殘留,需根據設備規模選擇清潔方式:
規模化生產線:采用 CIP 原位清洗系統,每日生產結束后,依次用冷水沖洗 5 分鐘、40-50℃堿性清洗劑循環 20 分鐘、冷水漂洗 5 分鐘、40-50℃酸性清洗劑循環 15 分鐘、85℃熱水消毒 10 分鐘;
小型設備:每周拆解管道與閥門,用軟毛刷蘸取中性清洗劑擦拭內壁,避免劃傷管道,清洗后用消毒水浸泡 10 分鐘,晾干后組裝。
工具選擇:避免使用硬毛刷、鋼絲球等工具,防止刮傷設備內壁或管道,導致后續奶漬更難清潔;
清洗劑使用:需選用食品級產品,嚴格按照設備說明書調整濃度與溫度,避免腐蝕設備;
清潔后檢查:清潔完成后,需檢查設備密封性,如閥門、接口等部位,防止清洗液殘留或后續生產泄漏。
科學清潔是乳品設備穩定運行的基礎,也是乳制品企業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。企業可結合設備類型與使用場景,制定個性化清潔方案,若使用蒙特利萊機械等專業廠家設備,還可參考設備說明書或尋求廠家技術支持,進一步優化清潔流程,為乳制品生產安全筑牢防線。